股票涨停板战法研究的根源:股票为什么要打板?

无本老丁 2022-09-19 12:10:50 短线交易 5029 ℃ 3 评论


前半句“股票涨停板战法研究”是压关键词用的标题党;而后半句“股票为什么要打板”才是今天的主要议题。


这篇文章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难写,因为全都是一些逻辑的环绕;脑子里是明白,但想井井有条的写出来,确实有点难,我只能着重强调几个重点,后续各位自由发挥。

这篇文章是能够实打实的解决一些心理问题的,起码让你的内心不再因为打板而怀疑自己,不再因想不通为何而打板而痛苦不堪,也不会再因为打板又断炸板而彻夜难眠。

起码能帮你想清楚自己为何而打板。

无本老丁的蓝天


为何这么说?

因为老丁我就是这么一步步想通的。

自那以后,便出现了我自己最初的“疯狗”打法。

之前有一篇很早的问文叫“涨停板买入法”,其实我写的很水,基本就是普及了下最最基础的东西,但我发现这篇文的流量挺高的;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根本还不会打板,连怎么操作都不知道。

但这种事情我认为就得三说了。


其一。

打板、扫板、排板等这些在超短圈说烂嘴的术语,依然属于小众产物。

放眼整个二级市场的所有操作者,不见得都听说过或者都明白它是啥意思,毕竟这么偷鸡摸狗的人注定是整体市场里非常少的一部分。

如果全民打板了,这市场也就乱套了。

就好比任何音乐软件打开全都是死核,全都是畜牧业金属什么的,这不正常,我们依然需要周杰伦。


其二。

其实最基础的技术类、战法类科普内容才是最受欢迎的,而老丁我些的东西大多比较晦涩,偏理念和思考居多,绝大多数人是根本看不下去的,这我也早就知道。

就如同之前有个人在知乎上给我留言说,火钳刘明,不火最好,一个意思。

有的东西如果太面向大众了,反而失去了价值。

毕竟全职去研究这东西的,且还是超短线的人本身是小众中的小众,和孤勇者差不多,没人会头铁到这个地步去全职干这个不靠谱的事;指不定是脑子哪块出问题了。

并且绝大多数人对股票市场的认知停留在“赌场”和“不靠谱”这块,并没有意识到其本质上就是一个有章法和BUG存在的纯逻辑游戏。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股票市场依然是一片蓝海,对耐心刻苦又有天赋的人来说,依然大有可为。

这话是我的摘录,并不是我说的。

关键在于一开始你认为它是赌场还是竞技平台,这是个角度和态度的问题。

反之,当人们全都意识到这场游戏原来是可以这么算计着玩,还能挣钱养家的时候,这市场也就没法玩了。

又有谁还会去上班呢?

对吧。


这和我们国家禁止卖屁股是一个道理。

卖屁股合法了,那又有几个女同志愿意去上班打卡呢?

又有什么理由去整顿特定人群呢?

是个比较优势,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


其三。

“基础科学”决定“应用科学”,认知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老丁我的文章里其实记录的更多都是最基础和原点的东西,就算是去讨论上层建筑,也是尽可能去详述其生成的根源是什么,是“渔”的问题。

对游戏底层逻辑研究的越明白越扎实,那么对于之后生成的上层建筑就越自圆其说,也越自信。

起码自己知道为啥在做这件事了,而不是为了炒股而炒股,为了打板而打板。

那么股票为什么要打板

所以这他妈本质上就是个哲学问题,之后就是数学问题。

前者得理解极致追高的意义,后者得算计清楚盈亏比问题。


你要知道,打板打的可是全天最高价,同理,从日内盈亏比的角度看,也是最傻缺的行为,这意味着一个10cm主板票当天向下的空间是20个点。

此外,如果次日点儿背给个-10低开,即两天浮亏30个点。

这是极限的亏损可能。

很多人因此就以为半路或者低吸才是最温和最有价值的模式。

但并不。

这是个逻辑问题,如果没能形成某种闭环,就容易自我怀疑。

那么,老丁我一条条捋,用最简单暴力的手法,完全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讨论。

我先放出五层逻辑,后续各位自行补充。


第一层逻辑:板后溢价。

板后溢价和隐形涨幅,是打板的最底层逻辑。

以往很多模式化的溢价板或纯技术类打图形板,都是紧紧的依托于这个理念展开的。

即,如果把涨停板这个硬性限制拿掉,那么理论上挤压在涨停位置的资金都是将要在次日向上扫过去的力量,那么必然次日开盘大概率会有溢价。

这是个真空条件下,简单质朴的道理。

当然,涨停板打法已经将近被玩了30年了,单纯的打溢价板早就已失效,因为背后涵盖的大众心理因素,以及模式问题太复杂了。

具体可以参考“猜疑链”一文,我先砸盘终究不为错,所以有了灯芯人的故事,毕竟这个猜疑链总有一天会被点破。

玩法和原理大家都形成了理念上的一致,则市场偏好就会自我调节。

但这第一层逻辑是永恒不变的,毕竟规则和原理在这里。


第二层逻辑:强中强。

首先,所有超短线操作的理念无论怎么归类,无非“强中强”和“弱转强”两种。

弱转强的情况比较复杂暂且不去讨论,涉及到拐点问题,我们缩小范围,只说强中强。

很简单,强的里面的最强的,在日K级别所对应的必然就是市场总龙头。

选股为何做龙头的问题在此已经解决了。


好,再缩小时间级别来看:

如果一只票当日连涨停板都封不住,那么何以证明自己是强呢?

所以这不是我们在选股了,而是股票自己变强让我们去选的问题。

我们从这个道理上讲,只需要设定自己认为“最强”的评判标准即可。

进而,去预估对手盘心里“最强”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才能考虑收割别人或一起乘车的问题,而不是自嗨。

同理,涨停板在此已经成为了验证一只票是否强的筛选器,自动帮我们淘汰不够强的品种。

因为相比之下,一个票板了,一个票没板,则必然板的更强。

很简单的道理。


即,我们基于“强中强”的理念推导出“要做龙头”,再推导出“龙头会自己走出来被我们选”,以及“龙头得日内封板”,进而“个股得自己先有上板态度”。

这几句话就顺带手的解决了理念、标的范围、选股、手法,日内观察,等问题。

不难发现,所有逻辑的推导我们都是从大到小嵌套出来的:先定理念,再下落到标的类型,再具象到择股、手法和看盘防水板,这是个方法论问题。


那我们再换个角度看。

当我们选择了强中强、龙头、选股、封板后,面临一个实际的问题,什么时候买?

基于以上探讨,不难得出结论,我们的目标应该是:

既要让它完成日内封板,又要让我们能买进去,同时还要让它收盘后依然维持封板状态。

草,真鸡儿麻烦。


细细看来,我们只有4种办法。

一种是在股票分时震,荡的时候我们介入,去赌它上板。

那么可以拆分成低吸,半路。

一旦上板均有日内浮盈。


另一种,是在股票走势快接近涨停板的位置,我们利用资金优势直接封板;或造成股价波动引发合力资金一起封板,这就是扫板。

第三种是我们动作慢一步,已经封板后我们排着队,去赌前面的资金被吃完或者砸开涨停再回封;这就是排板。

第四种是,我们在股价接近涨停,卖一即将被吃完的瞬间买进去,即打板。

毫无疑问,唯有最后一种方法才是最稳妥的,且最能接近前文所提“目标”。

即,我们眼睁睁的看到它要上板了,然后在最后的机会买进去。


这有点类似于“不是我先动的手”,或“我承诺不开第一枪”的奥义。

其底气在于能在确定对方确实先动手的“确定性”前提下,施展我们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被别人第一下干死。

你既要确保客观事件的确定性,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识别度去做出你的回应,而打板打的也是这个瞬间的买卖。

那么我们打板也是同理,看到它拉板的时候,你得足够快速的确保自己在最后的瞬间买入。

如果没买进去,则不算打板。

如果你买入的瞬间就封板了,那么在那一刻,你就做到了买入即上板的确定性。


其实很多东西的思路也是贯通的,我是指这类确定性。

如果放在日K的角度来推演,这个原理也类似于早期一些短线日K选手为了避免日内个股布朗运动的折磨,所以在尾盘将要闭市的时候买入个股,毕竟那个时候个股日K基本成型,一眼望过去基本上能辨别出是否在自己心仪的图形内。

从节奏角度说,这也和老丁我早期的“睡眠”是一个思路,就是针对于大盘等硬性环境不稳定的阶段里,在上午睡觉,恐慌盘砸完后,尾盘基本环境和图形涝汀了再做。

基于此,所以去打板。


而且我也曾形容说“打板是用枪顶着敌人脑门打,而低吸则是隔着十里远,背对着屏幕打出的那一狙”,也正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早期把自己低吸操作的手法形容成“背身”。

“背身睡眠狗”打法,就是低吸+偷袭转势+龙头加速的意思。

关于偷袭转势“股海伏笔”一文有详述,这里不扯了。


那么,寻着这条问题链,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我们买进去后它依然封着板不炸呢?

当打板进去后的瞬间封板完成,那么在那一瞬间可以说自己做到了“买入即封板”的确定性;可问题是,如果过一个小时炸板了,时间线拉长,那买的就不再是确定性了。

于是我们就得抽离出来看大势了。


记得“股海上的灯塔”说的水流问题么。

那么好,如果说龙头个股是个单独的针管,顶满了水,成为了涨停板,当周围的网格开始稀稀疏疏的散落,中心圆和痰盂都开始出现漏水,那么大概率今天这个龙头可能是硬撸(滩头效应暂且不论),那么次日如果没有板后溢价也就属于正常情况了。

当然,打板当日炸开,也是合理范畴了。

这就解决了打板的环境问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不去打板,这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这些辩证的细节问题“股海上的灯塔”“股海伏笔”二文有详述,同时包括了龙头什么时候会呈现滩头效应,走独立行情等问题,太细了,不在这里说这些。

简而言之就是,针对于打板后炸不炸的问题,我们需要引入“条件概率叠加”的思维来看待。


我曾在2022.9.7小结中举了个例子:

“比如第一个条件是,你在人大附中读书;第二个条件是,今年政策更照顾北京本地学生;第三个条件是,高考编题的人就是你亲舅舅。

那么这三维共振带来的结果就是:同样在上学的人里(同模式),你大概率高考成绩比其他同学好。”

那么好,当硬性环境、情绪环境都没啥问题,你又做了龙头的打板,这种情况下炸板的可能性是急剧降低的;换句话说,条件概率帮你加持了封板的BUFF。


当然,这其中涉及到太多纷繁错乱的因素,比如“利用大盘”的情况,以及情绪周期梯队中流动性卡位的情况等等,这里均不论述,我们只说真空条件。

那么讲到这里,也解决了顺势而为的问题,从操作的角度上讲就是防炸板,防治日内浮亏的可能性,也是日内确保次日的存在流动性溢价和惯性的措施

但针对于当日操作正确与否来说,我们要的其实仅仅就我买入后今天它封住就可以了;否则逻辑失效,预期也改变了。


从而,基于“强中强”的理念,我们是采用看似最极端,但实则最稳妥的追高手段去博弈次日的溢价,而前提是必须叠加环境的支持,从而降低日内出现天地板-20个点的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asking说玩涨停板要在行情活络的时候才行的原因。


我们再看第三层逻辑:板后目光溢价。

基于“情绪周期理论”一文中所述的种种,我们知道现在绝大多数短线玩家都是数板玩家,而为何他们数板,是有非常多的原因在的。

上文的两侧逻辑链就是原因之一,这些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去数板。

此外,目前各类针对于短线选手的APP和第三方统计平台所采用的“涨停复盘表”,归纳数据的前提也依然是个股得先完成当日涨停才能被纳入这个表格,从而让所有短线选手在当晚复盘的时候被看到。

一切就跟选美是一样的,这是有没有机会让老板看到和翻牌的问题,这更是老丁我口中“目光溢价”的问题。


即,如果今天个股没有上板,则不会被人们看到,更无法享受目光溢价,从而无法被玩家纳入模式和复盘范围,进而丧失太多次日溢价的可能。

看都看不到,还让人怎么纳入自选,怎么参与呢?

所以,个股必须上板从而在超短世界里获得日内的一席之地,然后进入到不同选手的模式中,获取相应的流动性。

也获得自身的目光溢价和值博属性。

好,以上三层逻辑看懂了吗?


我们进入最关键的第四层逻辑:日K地位的确立。

基于第三层逻辑中所述,个股只有上板才能够跻身于“情绪周期梯队”被短线玩家们看到并享受相应流动性的“目光溢价”,那么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股票在特殊时间和场合上板,所获取的是“自身地位”。

我们从这个观点出发,不难发现,人们口中所有基于“辨识度”和“个股地位”比如龙头、补涨、高标等等标准,无一不是基于个股的涨停板而被纳入情绪周期游戏范围的。

而我们更高级的打板,打的就是个股的“日K地位”。

用老丁我的话来说,最髓的一句:“打板打的就是日K地位被确立的瞬间。”


而这个瞬间,叠加上述的几层逻辑综合看下来:

打板打的本身就是确定性。

上述文字非常核心,起码在老丁我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并没有太多人这样详细说过。

不说,并不是因为人们不懂,而是这事儿太核心。

窗户纸一样的薄脆。

当然我同样也不会破坏某种祥和,有些事情点到为止即可,上述那标红的话其实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超短世界就那么点事儿,难在自我疏通及验证。


那么我们再去看第五层逻辑:概率世界。

但凡是有心人或打算全职交易的选手,必然会做一件事,那就是数据回测。

当我们专门去统计一段时间内的1-2,2-3,3-4,4-5,甚至更高高度的龙头二波数据,不难发现越往上往往越安全,得到的成功率和溢价率数据也越高。

换句话说,越高位的票越容易捕获下一个涨停板。

这已非常说明问题了,这就是确定性的一种。


越高位的票,选股也越偏向被动化,因为可选数据变少了;晋级概率相对更高,相应的,接力操作成功率也越高。

而越低位置的票,由于首板基数太大的缘故,数据的不确定性也越高,反而更加依赖于个人临盘经验,因为随机性大大加强了。

这就是为什么首板玩家很难在前一日静态复盘框定带选标的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龙头选手不复盘也能玩的原因。


所以,这又涉及到了横向打胜率或纵向打盈亏比,套利或接力的种种问题了,之前老丁我在“盈亏比和胜率的关系”一文中有过讲述。

那么基于这种客观结论来看,到底是通过自己选股去做“我认为的”,还是让市场去选择出一个龙头的“客观结果”之选择,到底哪个更重要,显而易见;这也关乎于自己的交易哲学,交易理念层面。

你认为自己具备选股能力,比市场有先见之明,那你就去自己选股。

老丁我认为我还没那么牛逼,我更愿意先发治己,后发制人,我喜欢司马懿那套,谁走出来好看我才选妃;所以我不会自作聪明,我会让龙头自己走出来,让市场帮我选择。

这又顺带手再次解决了下选股的问题。


很多人问我怎么选股的,我都说我不选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也同样解释了“龙头都是走出来的”含义。

之所以我不看低位票,一方面是不想废那个神,另一方面是我没有把自己看的那么聪明,我早就默认了我自己选不到什么好股票。

这一点,可能很多老股民是不服的,因为他们不敢承认自己在市场面前的无知和懦弱。

而我一开始就承认了。

我压根就不想去研究那些布朗运动的因因果果,哥哥不想栽树了,只想乘凉。

股市就是人组成的,和这个社会一样:越底层,越拥挤,越内卷。

越往上,越孤独,视野越好,越省心,越互助,越节省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龙头选手反而优哉游哉不怎么复盘,还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并且能更容易乘势市场合力的原因。

道理都是一样的。


确定性是需要市场一起配合的,而不是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生怼,自己意淫,这样是研究不出个毛线的。

市场里的“灯塔”、市场里的“锚”,这些都是让你寻找确定性的标尺。

这是这款交易游戏本身就给我们的工具,得用。

那么再往下一层看,基于上面五层逻辑的叠加,我们不难看出涨停板本身就是这个“锚”,是一个需要被识别的标志。

所以我们在建立模式之初,就需要紧紧围绕着这个关键点来建立一切。


当然,假设不存在这个锚,市场完全处在一种“去网格化”的布朗运动里,那么我们也将无空可钻,很多模式化选手的数据回测也将无从下手。

不过那样的市场也更加成熟,更加趋向和回归于二级市场本该有的样子;也将更加回归于投机和投资的本质,当然也必定会淘汰一大批围绕涨停板做文章的模式化选手。


其实也没啥可慌的,老丁我倒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变革本身就意味着机会。

看过“股海上的灯塔”的朋友应该记得水流问题。

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我们依然需要把一切看成水流、闸门、网格、试管、中心圆、痰盂。

如果取消掉涨停板,那么就相当于取消掉了其中的一些闸门而已,其他任何一切都丝毫没有变化。


那篇文章里的东西可以完全套用在本文理解所有,甚至套用在以后的任何市场运动中。

我们甚至能够依照这些方法论推导出打板的第六层、第七层逻辑。

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个思维理去解打板炸板后的流动性变动问题,从而基于T+1的规则游刃有余的应对盘面;说白了就是卡位问题。

看懂了流动性也就看懂了盘面。

即使操作错误,那么也会明白自己今天为何站错队,而不是傻乎乎的不明所以的止损。


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我需要自我纠正:

老丁我曾认为A股不存在确定性,只有“确认性”;现在看来这是个错误的结论,那时候真的太幼稚了。

现在回看以往的自己觉得幼稚,恰好说明自己进步了。

A股市场是存在确定性的。

我记得瑞鹤仙留下的文字里有讲述过关于确定性的种种,他点到为止,没有再往下说了。

或者说,我见到很多人都做了点到为止的评述,其实我认为就够了。

今天这篇文章也算是把这个议题往前推进了,袒露了一点点而已。

无论如何,最基础的是我们得理解自己为何打板。


后来我理解了很多层所谓确定性的意思,并把自己的一些理解记录在了文字里,或回答在了知乎上,并将这些东西按照自己的理解细化到了三个层面:

逻辑闭环、数据回测、知行合一。

今天就属于逻辑闭环中的一小部分。

只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了,在干什么,才涉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问题。

同理,我们在做低吸和半路的时候,依然得想明白自己为何要这么做。


A股拥有世界第一的换手率和流动性,并且散户以及超短选手所代表的资金体量非常大,这股水流在一轮轮的情绪周期、牛熊周期中造就了无数次的财富转移,这个效率是奇高的。

也就是说,在超短线的节奏里,如果能应用好目前市场提供的特殊规则,则能利用最快的速度去对自己的思路、模式、体系进行有效性验证。

而针对于其他更成熟的市场规则和流动性规律,兴许我们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更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去做超短线,研究情绪周期,以及围绕着涨停板和T+1制度搭建模式的的根本意义所在。

只要涨停板的制度还健在,那么我上述的五层逻辑就永恒有效,这是基于群体心理及行为存在的客观事实和规律,是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老丁我针对所有问题论的都是些根源,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技法,因为前者更重要。

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就是市场里的游魂和羊群,这和赚没赚到钱关系真的不大。

就如同,有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有没有想清楚自己带着什么使命降临世界一样。


毕竟,生活中有太多人在一路寻找自己,直到老了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认为这是悲哀的,这远比很早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要什么,但一路求而不得来的痛苦的多。

前者是根本没经历过的遗憾和纠结,后者则拼尽全力后的无可奈何;相比之下,后者是更容易放下执念的,也更容易寻求到内心的平静,反而能够获得好心态把事情做成。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不明不白的上了学,不明不白的找了个工作,谈对象,结了婚,有了个孩子,出了轨,中年危机,负了债,白了头;回看这辈子过的真几把没劲,后来算是活明白了,破罐子破摔了。

何必呢,一开始就想清楚这一切,然后坚定做自己不好么?

他们会说,现实嘛,生活嘛,环境嘛,云云种种。

其本质依然在于没有认清楚自我而已。

这样就很容易掉入社会时钟和消费主义的陷阱。


同理,那么多厉害的人都在打板低吸,淘股吧大神逆袭的故事频出,这些东西必然影响着大量不明所以的打板客挤入市场,这些激励人心的故事也只是个桥梁,但这个桥怎么走,要不要走,得自己后期想清楚。

交易里胡打了上万次板,都不抵自己想明白后打的那一次。

而且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并不能决定你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交易理念和交易哲学的范畴,其落点依然在于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成为自己三个步骤上,我们的交易体系本身,就是在市场中塑造另一个自己。

关键在于,对自己本身的认知程度有多少。


更多有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无本创客】,www.wubenck.com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

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区别是什么?子公司与分公司哪个好?

注册资本可以随便填吗?注册资本是不是实收资本?

如何区分进项与销项?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怎么抵扣?

本文TAG: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9-20 12:00:20]  回复

    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理念问题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10-02 17:10:45]  回复

    谢谢你的文章!

欢迎 发表评论:

搜索
网站分类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热评文章
标签列表
最新文章
«    2024年10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短线交易
股票投资
随便看看
随机tag
最新留言
无本创客